淮南师范学院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03-29   浏览次数:10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推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学校召开第四次党代会迈入新阶段的开启之年,更是学校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重点支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攻坚之年。2024年学校党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一融双高”,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聚焦党建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早日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不懈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主题教育常态化学习,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持续深化对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常态化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

2.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做好学校政治生态研判。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督查督办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政治监督清单闭环管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3.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严抓“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做好迎接十一届省委巡视及整改工作。深入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加强巡察整改与成果运用,持续做好校内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加快推进审计、巡察和纪检监察有效贯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严肃精准追责问责。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师生廉洁文化教育,建成廉洁文化园,推动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融入日常。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认真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认真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4.切实加强宣传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宣传引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学校重点任务、特色品牌工作的宣传,用心讲好师院故事。深入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加强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开展“社科普及活动月”,推动社科普及高质量发展。

5.筹备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刻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好新一轮的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委领导班子和纪委领导班子。

6.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全面压实基层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治核心”、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建“双创”工作,做好国省校三级“双创”党建项目的培育建设、应用推广、示范带动工作,加大省校两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力度。开展学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第二批验收和第三批遴选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持续加强院系级党组织规范执行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党支部组织生活提质增效,开展“我为申硕作贡献,我为评估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做好2024年党员发展工作,开展2024年“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围绕“强师先锋”党建品牌,系统化推进基层党建“强提创”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选树和新一轮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强化机关党建工作,创建模范机关。

7.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校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认真做好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教育培训和调学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新一轮机构设置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实施百名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做好书记例会及书记抓党建述评考工作。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8.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标准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强化网络思政作用,建强网络思政队伍,积极发挥易班等网络平台育人作用。深化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品牌化建设,打造二级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特色品牌2-3个。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9.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积极推进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自身建设,持续开展“双树双建”“创新发展高校在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统筹做好民族师生教育管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10.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新修订的省委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强化作风建设主体意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做好学校党委赴二级学院现场办公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落实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办好师生呼应平台。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思想铸魂,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持续加大对教师模范典型的宣传力度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做好师德考核工作。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力度,着力防范师德师风和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建立健全涉师德师风舆情处置机制,持续做好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工作,加大师德违规问题通报曝光力度。

12.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助力淮南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以场馆育人为抓手,大力发挥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校史馆等场馆育人作用。配合淮南市筹备建设淮南市少儿艺术陈列馆。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校园文明程度。

二、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做好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优化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入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强化师范教育特色,积淀淮师文化,扎实开展援疆实习支教活动,做好2024届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承办2024年第十五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加大创新实验班、微专业创设改革力度。做好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验收等工作,积极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深化“双基”标准化、示范化创建,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进智慧教室及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数字化水平。

14.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落实《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安徽省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走深走实的若干举措》,围绕“三地一区”、十大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产业,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双特色”建设。做好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24年学校服务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专业比例达到64%。扎实推进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做好已认证专业的整改工作。推进体育教育、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的二级认证工作。以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试点,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做好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教材与课程的认定工作。提高教材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教材、教辅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淮南师范学院实验室建设提质工程”,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指标体系。组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15.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保障。认真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校院两级督导巡课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周反馈制度,促进教风建设。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6334”质保体系建设,构建闭环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培育质量文化。

16.认真做好审核评估工作。成立审核评估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对照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内涵要求,全方位开展自评自建,做好专家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切实以审核评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7.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和体育卫生工作。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推广普及工作。认真开展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工作,引导广大师生热爱、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卫会工作,扎实开展卫生防疫、体检及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测优秀率。

三、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18.加快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分解和细化指标,制定闭环推进机制。聚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精准实施“139”工程,即学校整体条件全面达到并超过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3个授权点、9个方向全面达到各点申请基本条件。对标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加强建设,定期检查,稳步推进。

19.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打造高层次学科平台。全面落实《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统筹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和新农科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教育学、材料与化工、生物工程3个省教育厅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的立项建设,力争3个学科年度绩效评价在省内同层次院校排名靠前。认真做好学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20.着力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好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申报立项管理与服务。组织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年”活动,实施“5531”工程,即横向项目到账经费5000万元,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获奖3项,引进博士学位教师100人。持续深化科研评价改革,不断提升高水平成果产出能力,培育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稳步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激发科研人员科研活力,进一步做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暨深化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工作,争取在试点期3年内积极推动不少于10项科技成果的先赋权后转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培育和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2024年力争获批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做好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报质量与影响力。

21.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安徽高校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和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实施高端智库建设计划,开展政策咨询、政策储备、政策评估等方面研究。依托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寿州窑陶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作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

22.认真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拓市场,力争在全省设立1-3个函授站点(数字化学习中心),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做到招生人数和经费双提升。做好“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24年安徽省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示范性项目。切实做好2024年非学历培训工作。

2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寿县炎刘镇磨湾村和潘集区平圩镇桥东村工作。持续做好“面向采购”和消费帮扶工作。

四、坚持人才强校,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24.扎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坚持“引育稳用”并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班作用,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用足用活“一人一议”政策。202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

25.切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任期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导向作用。修订职称评审办法,提升评聘标杆,充分发挥成果导向作用。持续改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完善教师发展体系,着力做好教师国内外研修、学历提升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各类人才项目申报等工作,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提高至70%。规范外聘教师管理。统筹做好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五、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6.认真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大辅导员引进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素养,持续打造专业化专家型工作队伍;积极推进辅导员双线晋升体系建设,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共同成长、全面发展”系列活动。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革,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做好新疆、西藏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制定落实《淮南师范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水平。持续做好国防动员、军训、征兵和双拥工作。

27.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做好“共青团品牌文化”培育项目建设等工作,巩固深化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深入实施“小我融入大我”社会实践育人行动,构建“城区-校区-社区”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志青春”“西部计划”等品牌项目建设,实现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的良性互动。

28.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与维护,构建招生宣传地市片区包保责任工作机制,做好2024年招生工作,不断提升生源质量。构建全员促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积极开拓优质就业实习基地。实施“选调生”“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力争2024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突破92%,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升学率不低于12%,不断提升毕业生留皖率。

六、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9.推进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四个专项规划,统筹推进2024年建设任务落实。紧盯学校重点工作任务和关键核心指标,全力推进校院两级“十四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的执行。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淮南师范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和薪酬分配机制改革,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工作导向。发挥各类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完善内设机构领导班子和个人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表彰激励和惩戒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

31.高水平推进开放办学。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合作,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企业合作,聚焦皖北振兴,推进与淮南市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园、淮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项目的建设。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开展中马“淮河文化研究院”交流活动。积极申报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做好留学生招生、管理及教育工作,计划招收留学生20人左右。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交流,开展第四届“淮河文化研习营”。加强校友工作,成立校友基金会,拓展地方校友组织,做好毕业30周年和第一届本科毕业20周年校友返校工作。

32.全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深入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章程执行机制和内部治理体系。持续开展规范性制度“废改立释”和校内议事机构调整工作。严格执行《淮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淮南师范学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持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33.扎实做好审计工作。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开展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加强对学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监督。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整改任务,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联动,强化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和整改质量审核把关。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做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和备案工作。

34.切实做好工会工作。召开两代会,加强提案工作,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实施“舒心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教工之家”建设。办好淮南师范学院老年大学。以获批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工家园为契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教职工荣休仪式。

七、坚持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35.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工程建设,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有序推进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做好学生公寓毕业生房间维修、美术实训中心及工程训练中心维修改造等工作。积极推进新工科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认真谋划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心项目建设。

36.积极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建好信息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施“网络应用创新计划”,加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数据质量提升计划”,宣传推广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成果。实施“网络质量提升计划”,做好校园网运维保障优化等工作。实施“网络安全提升计划”,全面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37.做好财务资产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积极推进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民生经费和重点项目经费保障。强化收入保障,努力增收创收。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会监督。依法依规开展采购招标工作。完善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强化对图书资产、教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的管理,开展国有资产年度清查盘点和待报废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改革公房使用制度,提高公共用房使用效益。做好部分学院公共用房调整和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使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38.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加强商超快递、第三方外卖平台等日常监督与管理。强化住宿管理、餐饮服务、水电保障、维修抢修、医疗诊疗、环卫绿化等校园服务保障。认真做好新一轮食堂招标和教工餐改善、新一轮校园物业管理服务项目采购以及新老物业交接等工作。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和绿色校园创建工作,争创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持续做好档案、图书文献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扎实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39.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认真做好学生“奖贷助勤补免”工作,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完善资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资助育人功能,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关注教职工健康,持续做好体检、医疗救助补助、疗休养等工作。用足用好政策,提升教职工待遇,做好师生节日福利发放工作。开展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职工群众的走访慰问。加强与附中、附小合作共建,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题。

40.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技防水平,推进消防、实验室、食品、交通、校舍、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做好重点时段风险研判和敏感案事件处置,持续推进“平安校园”“无诈校园”建设。加强体育安全风险防控。做好保密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三重”包保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网信队伍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引导和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