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03-25   浏览次数:1034


2022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政治引领,奋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组建宣讲团,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宣讲。

2.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推进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和党建领航计划,实施高校基层党建提质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和典型选树。加强党性锻炼,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忠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紧紧围绕职责定位抓党建,抓实抓细党支部建设。

3.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积极探索学校政治监督的有效举措,深化运用三查三问督查机制,扎实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有序开展第四轮和第五轮校内巡察工作,加强巡察整改督查,持续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开展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严格日常监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深化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4.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统筹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选拔配备和教育监督管理。加强干部教师校外推荐任职和挂职锻炼工作,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完善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巩固拓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对标争先双创工作,培树先进品牌,稳步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质量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基层党组织特色示范推广年活动。做好保密和档案工作。

5.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会议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一改、两为、五做到,拉升工作标杆,提高工作质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扎实开展信访工作,认真落实校领导接待日制度。

6.加强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工作主线,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宣传引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创作优秀融媒体作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常态化推进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强化风险监测预警、校园舆论引导,加强舆情监控和思想引领。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凝心聚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聚力工程。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开展宗教工作专题培训,加强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好知联会”“侨联等统战群体的作用。

7.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好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推进四史和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实施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能力提升攻坚计划,持续加强思政工作队伍配备。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强化网络思政作用,积极发挥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育人作用,推进学校首批易班示范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序推进易班校本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8.持续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对照国家文明校园创建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挥校史馆、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等场馆育人作用。落实文明城市结对共建工作,协同淮南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结对共建和包保点位工作。

9认真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实施分工方案,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统筹推进2022年建设任务落实,推动三地一区项目建设。制定实施分工方案,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开展有组织的重大教育科研,推动《淮南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落地生根,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

10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修订《淮南师范学院章程》,积极构建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更加完备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淮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落细考评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认真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

二、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大力推进师范生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努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淮南模式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召开专题培训和研讨会,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行业、产业的密切合作。分类推进对部分传统专业的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共建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围绕三地一区和十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打造金专、金课、金师为目标,做好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做好已认证专业的整改工作,推进物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国家二级认证工作。加强师范专业建设,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师范生免试教师资格认定相关工作。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和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共享。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双基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13.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聚焦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等教学工作。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加强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好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认真落实校院两级督导巡课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周反馈制度,构建闭环运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启动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制定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14.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学科与技能竞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渠道,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加强创业学院建设,努力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内涵建设。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建设,围绕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高层次的学科技能竞赛。

15.推进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广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优化调整教育帮扶举措。加大力度,持续做好农校对接,面向采购工作。

16.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拓市场,科学谋划在全省设立1-3个函授站点(数字化学习中心),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做好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培训工作。制定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切实做好2022年安徽省国培计划重点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17.推进语言文字和体育卫生工作。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推广普及工作。认真组织普通话测试、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考试、普通话推广周、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工作。积极举办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度。加强爱卫会工作,扎实开展卫生防疫、学生体检及健康教育工作。

三、强化能力提升,不断推进学科和科研工作

18.扎实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结合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学科布局,依据学校新一轮硕士点培育遴选结果,重点加强3个重点建设学科与3个培育学科的支持力度。制定2025年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生师比、博士比、师均科研经费、生均经费等核心指标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19.着力提学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启动一流基础学科培育计划、一流应用学科培育计划和交叉学科培育计划。持续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结果评价和绩效评估,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做好各类项目申报立项管理与服务,推进科研项目水平不断提升,科研体量不断增大。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管理与服务,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增强教师应用研究能力。立足新时代和实践需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性,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省科技奖和省社科奖为依托,积极培育和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培育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做好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报质量与影响。

四、坚持人才强校,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加大引才育才力度。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引育稳用并举,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引才质量、数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做好教师国内外研修、学历提升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加大校内高端人才培育力度,促进现有人才稳定并发挥积极作用。依托《舜耕学者人才工作项目暂行办法》,完善引才考评与激励机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持续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开展高层次人才周转房建设调研工作。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畅通师德师风主动发现渠道,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防范师德师风和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全面落实四有好教师标准,选树宣传教师典型,开展师德师风先进评选和表彰,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遴选工作。

2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淮南师范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及《清单》,有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探索学校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教师评价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优化事业发展考核总体框架,完善指标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放管服,实施目标管理,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职工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分类评价制度,实施教职工年度考核、教师任期考核和项目考核。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工作导向。

五、强化思想引领,做好学生工作

23.积极推进团学工作。加强以辅导员队伍为核心的学工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学生干部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等工作。完善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深化养成教育,加强学风建设。完善资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资助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水平和效果。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组织开展庆祝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实施共青团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培育计划。增强美育熏陶,实施美育浸身工程,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加强艺术俱乐部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实施劳育淬体工程。组织开展学雷锋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持续做好国防动员、军训、征兵和双拥工作。

24.稳步推进招生和就业创业工作。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提高生源质量。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力争更多专业纳入一本招生,做好2022年各类招生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深化校地、校企合作,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巩固并新建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落实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就业创业。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力争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签约率不低于75%,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

六、强化条件保障,夯实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基础

2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有序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做好泉山校区配电房供电增容、消防管网等维修改造工作。持续推进校园建设,做好泉山校区消防和生活用水系统改造、东校区中心花园改造等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谋划利用政府地方债资金推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

26.稳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开展信息化服务,为网络教学、线上办公提供技术支持。有序推进银校合作项目的实施推进及宣传推广,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校园网运维保障优化、一卡通系统运维保障等工作。完成校园无线网一期项目建设。加强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建设,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文献需求,加强对重点学科及特色类文献的建设力度。谋划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改进校园书店管理与服务,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扎实开展读书创作活动。

27.做好财经资产和后勤保障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积极推进和加快预算执行。增收节支,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强化绩效管理,确保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做好惠民生经费保障工作。完成国有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盘亏和待报废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完善国有资产年度清查机制,开展2022年国有资产年度盘查工作。开展校内公共用房普查工作,推进公共用房不动产证办理工作。持续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认真做好住宿管理、餐饮服务、水电保障、维修抢修、医疗诊疗、环卫绿化等工作。

七、坚持开放办学,着力开拓对外合作交流新局面

28.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开拓师生海外交流学习渠道。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境外高校硕博联合培养基地和华文教育基地建设、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共建淮河文化研究院等工作。与德国费希塔大学开展第三届中德教育论坛,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开展第二届淮河文化研习营。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新领域,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积极申报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做好留学生招生、管理及教育工作。

29.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巩固已有社会合作建设成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拓展与长三角城市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交流,努力充实办学资源。积极谋划,制定2023年建校65周年校庆筹备方案,做好建校65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加强校友联络,做好校友工作。

八、注重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0.持续改善民生工作。按照省里有关要求,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关注教职工健康,持续做好教职工体检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做好困难职工、党员和重病患者的走访慰问以及全校教职工节日福利发放工作。加强与附中、附小合作共建,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题。积极推进东校区教师公寓楼房产证办理工作。召开六届二次两代会加强提案工作,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31.稳步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坚决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推进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创建,完善警校联动和24小时总值班制度。推进警校共建,发挥警务室作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规范危化品管理。健全完善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持续开展校园交通综合治理,巩固电动车校园禁行工作成效。启动泉山校区机动车收费工作,分类管理进校车辆。持续做好反电诈、防传销等专项治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32.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事业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进一步完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精准掌握师生动态和健康状况,加强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保障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安全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