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09-09   浏览次数:772


校组发〔202129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高校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1207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巩固深化高校党建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成果,切实加强院(系)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充分发挥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配强工作力量,夯实基础保障,落实工作责任,把各院(系)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党建意识

1.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的建设。

2.加强对领导干部及党员的教育培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学以致用,学研结合,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强化政治担当,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4.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各院(系)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聚焦党建主业主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细化党建任务,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二)理顺工作机制

1.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程序规范,议事决策规则执行到位,“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均由集体讨论决定,强化党组织对重要事项的参与决策职能。

2.有关党的建设,包括干部任用、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由党组织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3.建立完善院(系)党组织书记参加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形成院(系)党组织参与制定政策、积极协调落实、服务发展大局的工作格局。

(三)建强干部队伍

1.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突出政治强、业务好、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

2.院(系)党组织党政正职一肩挑的,加强常务副书记配备。院(系)党组织书记既要精通党务工作,又要熟悉院(系)工作。优先选拔“双带头人”作为院(系)党组织书记。

3.配齐建强院(系)党组织党务工作队伍,加强院(系)党组织专职副书记配备,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推动专心专责抓党建。按照《淮南师范学院处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4.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培养和业务培训,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四)强化政治把关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具体办法或工作方案,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明确责任。

2.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哲学社会科类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审批把关。

3.院(系)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工作,明确专门领导或党员干部联系指导开展工作。

4.院(系)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党内政治生活、党支部建设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好政治关,在院(系)各层级工作切实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明确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力。

5.围绕理念信念教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党校培训体系,提高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加强支部建设

1.要强化教育管理功能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明确党支部职责,建立党支部工作责任清单,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师生支部、取得实际成效,并作为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指标。

2.要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切实落实师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落实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教师、学生党支部制度。

3.优化党支部组织设置,做好支部按期换届选举工作。

4.要做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按院(系)学院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合理划分党小组,加强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建与教学科研相融合,注重提升教师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水平。

5.加强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育力度,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强化党支部党建实践创新项目研究,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和考核激励。

(六)创新方法载体

1.规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创新形式开展党员活动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2.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培养、考察、教育、引导等方面切实发挥把关作用,履行发展党员工作职责。教师党支部在教师入职、考核、评优、晋升等情况的考察给予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明确意见,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强化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功能。

3.加大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与党建“双创”工作,开展基层组织质量提升发展年活动,积极培育“一党委(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4.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党建和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同频共振。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师范专业认证、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申报等事业工作需求,实现党建事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5.广泛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老党员等讲党课,丰富党课形式。

6.依托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公寓,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好校内场馆育人优势,发挥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等场馆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注重丰富党建工作内容,突出时代感,增强针对性,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开展先进党员事迹宣传,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8.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和党建创新活动,增强党组织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9.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更新维护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组织关系网上转接等工作。

10.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等优质网络资源,以及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和大学生网络党校等教育平台,开展师生党员干部的差异化、多样化、互动式学习。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QQ等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七)强化压力传导

1.根据党建工作要点,明确院(系)党组织党建工作任务,明确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和院(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压力传导到支部,落实到党员个人。

2.完善学校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综合考核方案,完善考核机制,定期考核院(系)党组织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处级干部和领导班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3.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持续推动党支部书记向院(系)党组织述职,院(系)党组织书记向学校党委述职。建立党内奖惩机制,对基层党建工作有创新、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督促其改正。

三、工作要求及安排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各院(系)党组织要把项目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巩固深化党建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成果的重要举措,作为今年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动,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

(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联系学校实际,形成学校具体方案和问题整改清单,做到目标明、问题清、措施实、安排细。印发《淮南师范学院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实施方案》,并形成整改台账。

(三)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整改

院(系)党组织根据《淮南师范学院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院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整改,填写整改台账。集中整治院(系)党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问题;党组织职责定位不清、党务力量不足、压力传导不到位问题;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引领保障发展乏力等相关问题。

(四)认真做好总结,务求取得实效

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关键是作用发挥,体现在各院(系)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上,落实在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各院(系)党组织要聚焦工程实施效果,着力在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提升组织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强总结提炼,形成品牌亮点,加强党建宣传,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各院(系)党组织115日前将整改台账及工作总结报送至党委组织部组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