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淮南师范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人: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602


校学生〔2021〕16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地生根,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根本任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全局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聚焦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五支队伍建设,推进全员育人;聚焦课堂和课外、校园和校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育人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聚焦十大育人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在第一、第二课堂上的显性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网络平台)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

(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六)坚持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在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在校生,教育范围应实现全覆盖,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合理分类,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促进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葆生机活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钙”、“总开关”等比喻来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基本国情、形势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1、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项文化活动。实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等标杆评比活动,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不断丰富、传承和弘扬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把诚信教育工作体现到学风建设、考风考纪、创新创业、学生资助、就业指导等各环节。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持续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奖、助、贷、勤、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学校易班平台和智慧学工系统开展受资助学生的“线上”感恩教育活动,使资助这项国家民生工程真正起到资助、励志和育人的效果。

3、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及志愿服务制度,将其纳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学分认定的范畴,组织开展大学生进社区、三下乡等各类形式的学雷锋及志愿帮扶活动,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在奉献中提升自我品质。

4、推进国家法制和安全意识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把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课堂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通过建设易班优课群引入国家法制和安全教育等内容的网络在线课程、不定期邀请安徽省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传授防诈骗、防传销等安全相关知识、创设警-校共建机制,聘请派出所警官担任学校安全教育特聘宣讲师,组建警-校安全教育宣讲团,利用大家身边的案例现身说法向大学生传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在国家安全日、消费者权益日等相关安全法定节日期间举办校园安全情景剧、校园安全辩论赛等方式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纳入思政课程和大学生日常教育体系,强化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5、稳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切实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将学校开展的辅导员进公寓值班制度与各班级日常开展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相结合,在国家重大安全日期间,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和“线下”开展学生主题征文、演讲、情景剧等方式积极宣传安全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自我安全观意识。

6、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和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全程追踪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或两个专职人员)比例标准配齐、配好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作用,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学校应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和开展心理健康情景剧展演等方式为载体,向全校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开展立标杆树榜样示范引领活动

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类评奖评优活动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挖掘大学生身边看得见、学得来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积极探索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利用朋辈榜样示范引领的效应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大学生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群体

新时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打造推广一批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作品。学校定期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要求各学院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学校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效植入大学生心灵,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意识。

2、深入开展中国梦专题教育

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弘扬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国梦”、“大学梦”、“我的梦”主题教育作为学生学年总结、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和主题党团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生理想。

3、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严格实行审批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坚持教育与宗教与相分离的原则,防范校园传教活动。

通过组织在校大学生联谊活动,加强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大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6、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外部安全。通过新生入校后开展国防安全理论课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校同学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要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宣传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辨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四)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着力深化拓展公民道德主题教育实践,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发挥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丰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高校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1、从国家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新时代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履行相关教育规定。

2、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3、新时代大学生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五)四史教育

1、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是各级党组织加强高校党员思想武装的重要政治任务。

2、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学生深入学习,充分了解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充分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充分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永葆坚定信念、永葆奋斗精神、永葆为民情怀、永葆担当本色,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3、高校学生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青年学子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课堂开展课程教学主阵地建设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二)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认识-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经历来提升自我理想信念意识。鼓励各二级学院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红色题材电影,通过学生回校后撰写思想汇报和心得体会等方式强化同学们理想信念教育层面的知行合一。

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最有效的“第二课堂”载体,学校应积极挖掘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实施基地挂牌工作,实现校-地联合共建,每学期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代表分批前往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的提升。

2、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建设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校园文化场馆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推选展示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建设。打造信息发布、师生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切实增强学校易班、舜耕青年、学校官方抖音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各二级学院应重点建设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扶持大学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夯实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4、开展深入细致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5、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三)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校内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四)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各方力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当秉持大局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要求,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配备到位。全面落实《淮南师范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

(五)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依据学校颁布的《大学生学业养成教育管理办法》制订学风建设具体措施和检查、考核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同时创新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各二级学院可按照本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为突破口,开展学生学业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评比,以赛促建,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提升学生个人学习自主能动性,培育校园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

2、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依托淮南师范学院“6610”模式建设“一站式”智慧服务中心,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中心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3、夯实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0+1”联席会议制度实效性

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0+1联席会议制度顺利实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秉承“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淮南师范学院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全面一体化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打造育人阵地,夯实育人成效。

五、相关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各二级学院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统一全院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行动,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氛围。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加快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推进落实,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二)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具体由学生处牵头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育人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研究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指导《淮南师范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听取《淮南师范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汇报,检查评估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情况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效果。

(三)明确责任分工

各二级学院应及时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确,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每月教育主题:分为基本固定主题和专项主题。基本固定主题由学工部、团委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确定(详见附件: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月活动计划),专项主题根据上级组织要求或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由学工部、团委商定。主题月活动计划报党委宣传部备案。

各学院于每年每季度(3月、6月、9月、12月)20号前报送各季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工作材料至学生处思想教育科刘庆生,报送材料内容具体包括每季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其中总结材料包括常规工作和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建议图文并茂。鼓励各二级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月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开展创新,争取在大学生思政工作方面做到“一院一品”。

(四)抓好工作落实

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各二级学院要按照学校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创新工作举措,及时评估工作效果,改进工作办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各责任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工作抓手,积极鼓励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师生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上下互动、分类指导、分层实施,统筹协调推进,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完善考核机制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督查考核,实行学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整改巡视检查范围。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学校党委把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单位实施“双百”考核的重要环节,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组,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召开各类座谈会和集会活动、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各学院开展教育工作的进度情况。同时根据各学院上交的活动任务清单及活动总结报告,每学期末举行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会,在会上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人通过PPT展示的方式进行工作汇报,由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奖评优,以此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深化思想政治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