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04-30   浏览次数:360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精神,进一步巩固学校作为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经验,不断提升改革试点成果,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特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学校的基础和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从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组织领导及实施保障等方面,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落实劳动教育,加强体育和美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全员育人,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发力;立足全过程育人,在阶段衔接上发力;立足全方位育人,在文化浸润上发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聚合资源,强化同向同行。“三全育人”,“全”是关键,必须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建设统一的指挥系统。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三全育人”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推进。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2.充实共享的资源平台。一是依托网络文化中心、易班、舜耕青年、师院公寓之家、融媒体中心、网络舆情监控、智慧学工系统等网络育人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校史馆、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百年教育史馆、寿州窑遗址、办学成果展馆、第二课堂成果展馆等各类场馆育人功能,打造场馆育人平台。三是发挥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素质拓展训练中心、相关理论研究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育人平台作用。四是依托大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调度中心,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四大育人平台系统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发挥重要的育人作用。

3.建强骨干育人工作队伍。一是建强主力军,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协同,注重交流合作,选拔优秀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建立日常工作交流、协作机制;注重培训指导,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促进两支队伍资源共享、同心同向;注重实践研究,搭建协同育人的项目平台,融合两支队伍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成果。二是通过双带头人遴选等活动,发现和培育优秀教职工。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地方领导、校外专家、道德模范、优秀校友等资源作用,形成骨干引领、榜样示范的全员育人格局。

4.发挥协调联动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0+1”联席会议制度作用,“10”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等10个重要职能部门,“1”即一个学院或者部分学生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学习研讨、工作交流、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为主要职能,统筹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四、主要任务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畅通主渠道,落实《淮南师范学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金课”;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强化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责,提高育人能力,确保课程育人效果。推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建设体系,根据《淮南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获得感。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制度体系,构建科研育人的机制,根据《淮南师范学院关于科研教学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明确科研育人功能。大力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着力打造“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意大赛”等工程,锻炼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发挥创新平台与团队的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科研项目研究过程转换为教学过程。在年度校级项目申报中,鼓励申报人把二、三年级本科生纳入研究团队从事助研工作。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确保实践育人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根据《淮南师范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强化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利用大别山、井冈山、延安革命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和校内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的资源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依托顶岗支教“炎刘模式”,继续深化援疆支教等实践育人形式,努力打造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落实文化育人与美育相结合。采用融媒体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效利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淮南地域文化研究,加强《淮南子》文化研究中心、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芍陂古水利研究中心、寿州窑研究所、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等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学生广告文化节、“挑战主持人”大赛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人文景观建设,增强知明湖、琴池、棕榈林、问渠、润桂池、梅园、翠竹苑等育人效果。充分发挥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百年教育馆、办学成果展、第二课堂成果展等文化场馆育人作用。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夯实主阵地,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完善网络教育机制,推进线上线下育人平台协同落实淮南师范学院新媒体管理办法》,加强学校各单位新媒体平台管理,规范师生网络行为,集中整合发挥全校新媒体平台矩阵力量,引导师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网络正能量。推进网络教育机制建设,探索“互联网+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依托省级网络文化示范中心,融合微信公众号、抖音、易班等新媒体等平台育人作用,强化网络文化建设,丰富正面舆论供给。组织开展“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网络文化节”,打通应用系统壁垒,推进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各类平台的搭建为实现三全育人同向同行提供了保障。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根据《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主题系列活动,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加强预防干预,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通心海导航“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淮南师范学院章程》,印发《淮南师范学院制度汇编》,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管理体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和管人。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将立德树人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增强部门分工协作合力,强化岗位责任,梳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服务工作效能,持续推进学校人力资源工作科学管理和创新发展。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发挥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修订各服务单位工作职责以及后勤服务保障考核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建设“一站式”服务调度中心,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学生公寓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第一线,整合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学生辅导员“双进”、学生“公寓之家”、校园“110”、校园网络文化中心等多个平台,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强化资助育人体系,实行以奖贷助补减医偿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等学生资助数据库。强化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通过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编印优秀学生事迹风采录等方式加强优秀学生事迹宣传。创新资助育人形式,积极开展资助主题教育活动,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资助整个过程中,不断创新资助育人形式。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不断强化党组织育人保障功能和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出台校领导、处级干部、党代表联系班级和学生制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评选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的建设管理,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最基层,发挥综合育人作用

五、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领作用,加强“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推进“三全育人”相关制度拟定、过程协调、监督考核和成果验收。各学院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2.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落实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和教育部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整改、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建强骨干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

4.落实经费保障。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专门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