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第五届四次教代会、工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发布人:工会  发布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1348

李琳琦

2020327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予以审议,请特邀代表、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9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务实创新,攻坚克难,在2018年度全省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对照教育部评估专家意见与建议,深入推进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与服务、质量保障等整改工作。有序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工作,32个专业接受了省级专业评估,推荐生物科学专业参加2020年国家级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全面修订基于OBE理念的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参与100多项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省级120项。举办首届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3人获安徽省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获长三角地区二等奖。加强“双基”标准化建设,调整设置了基层教学组织,制定了考核办法。完善校院两级督导工作体制,全面推进学业预警机制,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二是学科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召开学科建设专题会议,积极谋划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加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与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了校级创新团队建设期验收和新一轮创新团队申报与遴选。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平台与团队项目,获批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获批三类科研项目53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8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立项校级科研项目99项。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期刊论文542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78篇。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各类学术报告162场。承办第三届淮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德教师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申请各类专利170余项,获评“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各类人才57人。组织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60名教师被认定为 “双师双能型”教师。授予62位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选派29名学术骨干教师赴境外研修学习,选派30名教师到省内外参加培训。组织40名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工作,8名青年教师考取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组织开展教学沙龙、学术报告、研修班等各类教师能力提升活动,促进教师发展。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40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43人通过中级职称评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养成氛围进一步浓厚。

四是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持续优化招生专业,顺利完成专升本、对口、普通本科、面向社会扩招、专科招生等各类型共6200余人的招生录取工作。2019年普通本科安排54个专业招生录取4800人,实际报到4688人,报到率97.67%。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基地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一批校地、校企人才供需合作基地、就业实习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就业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与安徽省湖南商会、安徽省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联合举办两场“毕业季”集中招聘。全年毕业学生4665人,初次就业率96.25%,签约率95.88%,较2018年分别增长1.7%2.6%。出国境就业36人,升学378人,参加西部计划3人。加强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和培训,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立项41项,与淮南市人社局联合开展模拟实训16期、培训480人。1名教师荣获第六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总决赛金奖。

五是学生管理服务扎实推进。易班共建有序开展,实现在校学生全覆盖,易班共建指数和活跃指数稳居全国共建高校前20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聘7名专职学生辅导员,1名教师获评“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技术运用,智慧学工系统建成使用。开展心理运动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实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继续开展早操、晚自习检查。通过举办主题团日教育、业余团校培训班、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敬党爱党情怀。组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义务献血、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积极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有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陶正薄、丁奔两位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新华网、人民网等诸多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六是办学条件建设明显改善。建校以来建设工程单体规模最大、达4.1万平方米投资最多、达1.2亿元的标志性建筑信息技术实验楼顺利建成,审计结算价低于合同价格。完成南围墙道路、塑胶跑道维修、教学楼及学生公寓安全检测及维修。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1349万元完成21项实验室建设项目。深化文献资源建设,购买图书期刊150万元、电子资源200万元。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完成年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完成学校官网改版上线、校园微软正版化软件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七是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丰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继续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扶贫顶岗支教和援疆支教工作,先后选派9批1029名优秀学生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选派两批“援疆支教百人团”远赴新疆和田开展支教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安徽教育网、安青网等进行了宣传报道。顶岗扶贫支教“炎刘模式”荣获教育部2019年“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完成“面向采购”300余万元,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八是办学治校体系持续完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校,严格落实《淮南师范学院章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资产、基建、后勤等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修订《中共淮南师范学院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淮南师范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认真落实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应急值守,发挥校园110服务师生、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作用,全年共接出警148次发挥师生交流服务平台的快捷便利的特点,收集、办理、回复师生各类事项126件,妥善处理各类来访27人次。

九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接受审计厅对我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序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科学编制预算,积极筹措资金。完成11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和申报工作。促进学校事业收入稳步增长,收取学杂费9938.69万元,实际学费收缴率达98.6%。推进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达100%深化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泉山校区征地扩容工作,有序推进东校区办学功能恢复,投入203万元完成了东校区新增变电房改造安装、学生公寓改造工程严格履行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新增资产2328万元,规范处置国有资产1520万元。完成食堂装修改造,就餐环境极大改善。秉承“三服务、三育人”理念,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

十是民生工程建设有力有效。发放省委2018年度考核一次性奖励性绩效近5000万元,发放了部门考核奖励。完成教师公寓楼财务清算工作,教师公寓楼房屋结余款3022.2万元全部退还购房教师。做好教职工健康体检、医疗救助补助工作。走访慰问困难职工45人次按要求做好教职工福利发放工作。加强与附属交通学校、附中、附小合作共建,帮助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题。通过学费减免、特困补贴等形式加强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切实做好学生“奖贷助补勤减医偿”工作,发放各类奖助补资金2600余万元。

过去的一年,学校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党建思想政治、精准扶贫、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砥砺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们、全体师生、广大校友和所有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然,学校的发展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还比较匮乏,科研创新能力和标志性成果较少;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优化办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办学资金和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0年的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是系统谋划“十四五”发展、加快推进学校上水平的重要一年。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各项决定,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第三次党代会和第十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内涵发展,力改革创新,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2020年,我们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紧抓实抓牢学科专业提升这根主线,完成三项整改和改造任务,深化四项改革,加强五项建设,整体推进五项工作,简称“3455

(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扎实做好三项整改和改造工作

一是审计整改任务。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对照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针对存在的问题,细化整改措施,3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通过审计整改工作,认真梳理研究审计反映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规范权力运行,全力构建学校规范管理廉洁高效的长效机制。

二是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对照审核评估整改方案,6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高教40条精神为引领,持续巩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努力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完成东校区维修改造任务。本着“节约、高效、保质、规范”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东校区维修改造。做好教学楼、宿舍、食堂、浴池、办公楼,校园网络、门禁以及供水供电和大环境等办学功能恢复工作,满足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需求,确保8月底前完成维修改造任务,9月份开学实现入住1000名学生的目标。

(二)以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闯劲,深化四项改革工作

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基于OBE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执行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发展适应地方需求的新兴工科专业,借鉴新工科建设理念推进新文科、新农科专业建设。以打造金专、金课、金师为目标,做好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遴选、建设和结题验收工作。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开展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方案论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行业、产业的密切合作。推进双基标准化建设,开展达标验收工作。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继续实施实验技术及实验教学改革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强化教学督导工作,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完善学业预警机制。

二是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以改革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为导向,召开专题科研工作会议,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科研工作氛围。培育高水平项目,做好国家级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服务工作,加强项目申报辅导与跟踪服务,实施全过程管理,提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率。不断拓宽产学研用和成果转化渠道,增强横向项目的获取能力,提升成果应用和转化水平。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提升专利质量、规范SCI有关指标使用的宏观政策指引,修订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出台《硕士授予单位建设标志性成果奖励考核办法》,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将考核评价从单纯的数量指标转到对学校和社会的贡献上来。

三是深化机构设置改革。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是否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提高办学效益,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否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改善其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标准,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人员编制,着力构建精干高效的党政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作运行效率。

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革现有分配制度。优化教学单位考核评价,完善校内绩效分配体系建立基础+重点+创新的分层分类考核制度,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制度,着力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让实干的人得实惠

(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提升五项建设工作质量

一是加强硕士授权学科建设。结合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明确主攻方向,遴选并重点建设3个左右、培育2个左右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学科),加大扶持力度,健全考核制度。在重点建设学科,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完成校级重点学科与创新平台终期验收工作,启动第四批校级重点学科与创新平台遴选工作。积极培育和申报各类省级、市级创新平台和团队项目。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引、育、稳、用并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教师校内培训和教学研讨,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海外研修渠道,灵活海外研修方式,进一步拓展教师国际视野。以教师发展项目为引领,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三是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化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做好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优化骨干核心网络结构,推进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与宣传。对照指标体系,推进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工作。做好校园网络及各业务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工作。做好东校区弱电建设。加强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校园新华书店建成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对接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盘活学校资源,推进泉山校区征地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加快预算执行,强化绩效评估及运用,增收节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深化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发挥后勤管理三服务、三育人功能,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五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落实福利政策,稳步提高教职工待遇,不断提高教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关注教职工健康,继续做好教职工体检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做好困难职工、党员和重病患者的走访慰问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积极推进东校区教师公寓楼房屋产权证的办理工作。

(四)以岂容华发待流年的干劲,全面推进五项工作

一是推进依法治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淮南师范学院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健全学术评价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程序。

二是谋划制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对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落实,补齐短板,做好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与分析,进行十四五规划调研,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全力做好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工作。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按照六个好标准 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树牢爱国主义根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深化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招生、就业及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加大智慧学工、舆情监控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发挥网安警务室、易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育人作用。发挥党史教育馆、淮南好人馆等场馆育人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完善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开展反电诈、防传销等专项治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四是推进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师范类专业综合改革。做好生物科学专业国家二级认证工作,遴选2-3个师范专业参加2021年国家二级认证。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推进工程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根据省级专业评估要求,抓好已参评专业整改,做好未参评专业自评自建,对部分专业进行校级专业评估。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合作交流,充实办学资源。落实校地合作协议,构建协同发展平台和联合培养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巩固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力度。积极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博士培养,联合成立淮南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研究中心。探索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模式。加强校友工作,推进地方校友会建设,加强与各地校友的联络。加大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持续推进图书馆、体育馆等面向社会开放。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增强争先进位的紧迫感,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定改革发展的自信心,始终保持不甘人后、奋力争先志气,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志在必得的勇气,始终保持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锐气,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用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为早日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