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发布人:发展规划处  发布时间:2019-03-29   浏览次数:1088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特有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淮南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学校实际,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大力弘扬“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园精神,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协调。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协同共进。

2.坚持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统一。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校园精神融入到育人全过程,坚持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并行,注重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坚持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从学校办学积淀中发掘校园文化精神。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和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培植和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淮南师范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4.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衔接。从国情、校情出发,对文化建设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统筹安排,以学校精神、校园环境、文化场馆、景观建设为抓手,确保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整体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着力实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文化研究“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培育、弘扬校园精神,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学校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2.具体目标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校风、校史等精神的凝练、阐释及宣传推广,进一步提炼、构建师生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

2)以《淮南师范学院章程》为依据,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

3)以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实现“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培养目标。

4)确立学校形象标识体系,制定《淮南师范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管理手册》,提升学校品牌价值。

5)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园文化环境,完善校园景观及文化设施建设,营造优美的文化育人环境。

6)搭建和整合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创新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适应、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7)加强校园文化研究,丰富大学文化内涵,形成一批校园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四、建设内容

(一)凝炼文化内涵

1.培育传承师院精神

1)发扬优良传统。开展学校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调研学校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优秀校友事迹,制作反映学校建设发展的纪录片、打造校史馆,为2018年学校60周年校庆奠定文化基础。

2)强化办学理念。进一步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对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的工作指南和自觉行动。

3)挖掘师院精神。开展淮南师范学院精神研究,用精炼、准确的文字概括学校精神及其丰富内涵;通过征文、辩论赛、舞台表演等活动,展示师院生活、讲述师院故事,使师院精神成为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2. 发挥制度约束和激励作用

1围绕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淮南师范学院章程》为依据,不断完善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资产、监察、校园建设与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健全、规范、联动的制度体系。

2)增强依法办学意识。健全管理机构,优化岗位职责,逐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

3)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吸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充分保障教职员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

4)健全学校仪式制度。健全学校各类学术、文化、庆典等活动的仪式,设计并规范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校庆纪念日、优秀表彰、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重要仪式、活动的标准流程,实现学校形象个性突出、内涵丰富、统一协调、品位高雅的目标,延伸育人功能。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培育“四有”好老师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在管理服务人员中倡导勤政廉洁、务实深入的职业精神。

2)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教职工荣誉体系为载体,坚持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宣传先进,树立榜样,形成有利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合力。

3)健全师德考核办法。结合教师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议、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育求真创新、恪守诚信的学术精神,营造宽松包容、和谐自由的研究氛围,不断增强教师学术道德和学风修养的自律意识,建立并实施学术道德惩戒和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4.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1)强化责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目标结合,强化责任担当,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实施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升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在人文文化中渗透科学精神,在科学文化中渗透人文素养,发挥人文教育在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4)探索“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知识、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5.挖掘开发校友资源

1)完善校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完善校友工作网络,探索按照行业或区域建立校友分会,促进校友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人才智力资源、科技产业资源等的互动、互补、互利。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加强校友互动平台建设,建好校友网,成立校友会,编印《淮南师范学院校友风采录》,加强对杰出校友的宣传,分享校友的成功经验,以团结、感恩和奉献意识凝聚广大校友,使校园成为校友永恒的精神家园。

3)倡导校友与母校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优秀校友与在校学生分享成长感悟、成功经验,激励在校学生立志成才。鼓励校友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捐献捐赠,欢迎校友参与文化景观建设,倡导校友与母校一起发展的共荣理念。

(二)营造文化氛围

1.搭建文化平台

1)打造讲堂文化。按照精品化、系列化的要求,有意识地整合学校各类学术演讲资源,精心打造有社会影响、有品牌效应、有师院特色的学术论坛。加强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专题讲座、论坛以及学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等的管理工作。

2)注重网络宣传。开展全校优秀网络平台展评活动,建立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文化宣传载体。加强对学校官方微博、微信,“舜耕青年”,“掌上导师”等校园微信平台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使网络宣传平台成为校园文化传播、师生互动和校友相互交流的精神家园和窗口。

3)提升媒体宣传效能。加强文化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提高校报出刊时效,提升校广播站、校园网的节目质量;加强对条幅标语、宣传橱窗等材料的监管。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4)支持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培养与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指导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2.创建文化品牌

1)统筹校园文化项目。合理统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做到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文化活动协调推进,各部门文化活动互动互助、精品文化项目与大众文化活动统筹兼顾。实现校园文化项目的精品化、大众化、学术化。

2)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坚持开展以大学生读书活动月、“未来企业家”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十个一工程”、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等校园“十大文化品牌”为代表的品牌文化活动。本着特色鲜明、活动持久、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原则,开展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构建校园文化品牌体系,打造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亮点。

3.丰富文化活动

1)注重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全校性大型文化活动必须做到主题鲜明,意义深刻,时机合适,切实可行,要注重活动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协调统一,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2)构建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与学校文化一脉相承,体现学科专业特色的院(系)文化体系,打造学院形象和文化品牌。

3)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拓展活动载体,发挥工会和学生社团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培养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

(三)优化文化环境

1.全面展示学校社会形象

适时制作和更新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和建设成就的宣传册和专题片,提升淮南师范学院的公众形象,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

2.精心打造学校标识体系

编制《淮南师范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管理手册》,规范使用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标识。设计推广办公用品类、公共设施类、文化宣传类、学校礼品类等应用视觉标识,逐步完善学校形象标识体系,强化师生员工规范使用学校形象标识意识。

3. 完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配合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增设公共文化艺术作品,在知明湖、大舜广场、琴湖等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承载学校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展现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化景观,打造高层次、高品位、精细化的文化校区。

4. 美化优化楼宇文化环境

根据教室、实验实训室、运动馆等建筑物育人功能的不同,在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各类建筑物内部文化项目建设,使广大师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大学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

5. 推进园林绿化文化建设

强化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校园绿化景点设计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维护好树木草坪,在园林绿地中添置雕塑作品,在林荫道旁、池畔湖岸增设桌椅板凳,方便师生休闲交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成为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态校园。

(四)完善文化设施

1. 规划建设校史馆

科学规划校史馆内部构造,广泛搜寻、整理校史史料,展示学校发展历程,打造传承校园精神和文化。鼓励支持二级学院建立反映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陈列室。

2. 推进专题馆博物馆建设

依托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和与之相关的藏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推进“百年党史纪念馆”、“百年教育史料馆”、“淮河文化(《淮南子》)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建设,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学校知名度。

3. 建设利用好淮南“好人馆”

与淮南市委宣传部合作,谋划建设淮南“好人馆”,展示本地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及各行各业涌现的好人好事,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打造道德文化建设品牌。

4.加快学校其他文体场馆建设

建设利用好大学生活动中心、运动馆等文化活动场馆,统筹学校现有文体设施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好满足师生开展文艺、健身、娱乐等文化活动需求。

五、建设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和监督检查。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协调、联络和落实等具体工作。

(二)制定科学规划

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三)落实责任分工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本部门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和路径,统筹设计、分工负责,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部门文化、班级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四)构建保障体系

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和管理制度,明确体制机制、管理服务、行动计划,使文化建设成为长效常态的日常工作。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整合学校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专兼职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建立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制度,将工作任务落实和完成情况列入学校对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